余海龙,“黄继光连”的第3666名战士。
走进了这个连队,就像走进了这个名字。
65年前,上甘岭的战火硝烟仍历历在目,“老班长”黄继光用鲜血将“英雄”二字一笔一划地刻在连队的旗帜上,刻进外国军人的每一份尊重里。
65年后,历史在这里凝结成了一尊尊永恒的青铜雕像,那些长眠于战场的先烈以他们惊人的牺牲,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地位。
从上甘岭到荆楚大地,浸润在先辈血脉中的这缕“英雄之火”传到了第37任指导员余海龙的手里。
2017年6月22日,余海龙参加队列训练。
(一)
上任后的第一堂光荣传统课,余海龙就红了脸。
他自认为讲得不错,官兵们却反应平平。事后,一名老兵悄悄告诉他:“指导员,你讲的内容好多我们都听过了,而且你说黄继光是右大腿被打断,应该是左腿。”听了这话,余海龙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原本是来讲课的,反倒被上了一课。
来连队前,有关系要好的战友对他说,放心去吧,六连的兵都是尖子,素质高,好带。这回他是领略到了,素质,是真的高;带,是真的不好带。
事有百态,味有千种。兵呢?可不止一种面孔。
思来想去,这传承“英雄之火”的第一把火,余海龙烧在了自己身上。
勇敢的人,总在寂寥的夜里,不动声色地强大。早上4点多,天还没亮,余海龙就起床了。
这是连队最晚熄灭和最早亮起的一盏灯。
当年,黄继光在天亮前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,打赢了那场英雄之战。而余海龙天亮前也必须要做一件事,那就是打开书本,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,点亮自己那盏“思想明灯”。
六连的战士说,余指导员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。
心里的疙瘩还没解开,他只能自己拼命往前冲。刚上任时被上的“第一课”还历历在目,他明白只有“懂理”才能“讲理”。几年下来,20余本讲话读本及相关书籍满是记号,先后撰写体会文章30余篇,参加空军组织的理论宣讲10余场次。副指导员王涛涛说,余指导上的课,我们都爱听。
可这,还不够。
连队中,余海龙的脸是被晒得最黑的。2015年初,余海龙参加了原师里组织的“四会”教练员比武,同200余名营连主官同台竞技,不曾想,他一路过关斩将,拿到全师第一!这个比武很少有政治主官参加,拿第一更是罕见。
伞降前余海龙(右二)告诉教练员准备完毕,可以伞降
有不认识的战士问班长李鹏超,“这是你们连长,还是指导员呀?”李鹏超淡定地说是指导员,那名战士瞪圆了眼。那天,每名六连战士走出赛场时,腰杆都挺得倍儿直!
这团“英雄之火”越烧越旺。
(二)
“怕死不当空降兵”。在六连,你随时能感受到备战的氛围。夜间就寝,睡上铺的战士鞋尖统一朝里、下铺战士鞋尖统一朝外,衣物按照帽子、腰带、上衣、裤子的顺序,依次向上叠放,战士闻令便能迅速出动。
2008年汶川大地震,15名空降兵在“三无”条件下从5000米高空奋不顾身一跳,这是一次直面生死的伞降,那道关于生与死的选择题永远只有一个答案。
时隔9年,这个答案依然没变。
集群伞降。
2015年7月,上级临机战备拉动的号角吹响,连队闻令而动。连长刘堃一声令下,数箱未开封的实弹被抬了出来,军械员有条不紊地分配弹药。
实弹?这阵仗连十几年的老兵也未曾见过。那一天真的来临了吗?
“指导员,是不是要打仗了……”领弹时,一名战士偷偷拉着余海龙的衣角,小心翼翼地问。
“你电影看多了吧”,余海龙只能开玩笑安慰他,实际上是什么情况,自己心里也没底。随后又说,“放心,你跟着我,到哪我都在你的前面”。
凌晨12点,余海龙来到连队荣誉室,“请出”了老班长的铜像和4面授称的锦旗。
“同志们!马上就要出征了。请大家记住这尊铜像、记住这4面锦旗,这是六连的根和魂,是一代代六连人用青春热血换来的辉煌!下面的任务肯定会很苦、很难,但无论是什么情况,请大家记住黄继光,记住这4面锦旗,危难时刻我们就是黄继光……”
“黄继光!”
“到!到!到!”
晨曦雾蔼中,100多束年轻的目光汇聚在黄继光铜像前,发自肺腑的呐喊响彻军营上空。
沙场演兵。
拂晓刚过,踏着星辉,六连官兵踏上征程。这是一次机动3000多公里、“三无”条件下实施的全装携弹实跳。机舱内,余海龙带头唱起了《特级英雄黄继光》的连歌,激昂的歌声犹如壮丽的号角,摇曳着漫天的星光。
一曲尽,百城破。
余海龙第一个跳出机舱,战士们紧跟着纵身一跃,消失在无尽的夜空。4个小时后,他们将连旗插上“敌”阵地,出色完成机场夺控任务。
每一次跳伞其实都是一次以命相搏,而他们是一群为了胜利,可以连命都不要的人。
(三)
空降兵区别于其他军兵种的最大特色是“超越地面障碍”的突击力量。“超越”二字,也是支撑这股“英雄之火”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立秋已至,余海龙培育的“英雄传人”也一个个“成熟”了。
走上连队三楼,走廊尽头就是尖刀上的刀尖——“黄继光班”。这个班与其他班不一样,多了两张床,至今仍保留着“老班长”黄继光的床铺。每天就寝时把床铺展开,早上起床后再整整齐齐叠好,而“老班长”的上铺,那是只属于“兵王”的位置。
“老班长”黄继光的床铺。
这个带着无上荣誉的床铺,上等兵程强睡过两次。其中一次却让他辗转反侧,睡不踏实。
程强就是那个汶川地震时举着“长大我要当空降兵”横幅的男孩。他2013年入伍,体能好、有股聪明劲儿,身上有着掩不住的张扬个性,“5公里越野,没人能跑得过我”。
今年初的全师比武中,程强从8000多人中脱颖而出闯进前八,指导员余海龙建议程强绑沙袋加训,可是程强却不乐意,还拍着胸脯保证“放心吧,没问题!”结果,他在正式比武中输给了新兵,只拿了第四。
余海龙一句责备的话也没说,让他搬到“老班长”的上铺睡一晚。
“本来属于‘兵王’的位置,结果睡了个第四,我肯定睡不好”,为一雪前耻,程强制定了加训计划,在7月份的全旅山地越野10公里比武中一举夺冠,“比第二名领先200多米,一般情况下超出十几米就已经很厉害了”,语气里仍是那股遮不住的骄傲。
余海龙(左一)培训“黄继光连”荣誉室解说员程强(右二)。
李鹏超是“黄继光班”第37任班长,采访当日,他作为提干保送对象,第二天将要赶往特种学院报道。
从5月中旬开始备考,到7月20日收到录取通知,他被余海龙整整“监控”了近两个月。最后,他以超出录取分数线130分的高分被顺利录取。
临别前,余海龙在网上给他买了个水晶工艺品,上面刻有“黄继光传人”几个字,“明天应该就能到了,刚好。”
收到纪念品,在“黄继光班”当了两年班长的李鹏超无比激动,“我要把它摆到学员宿舍最显眼的位置,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黄继光的传人”。
楼前的那座黄继光青铜雕像仍静静地矗立在朝阳夕晖当中。
烈士1.7万,歼敌27万,英模2.3万,组建11天升空跳伞,“15勇士”5000米生死一跳……空降兵的荣光深深镌刻在军史馆的那面石墙上。
而石在,火种是不会绝的。
训练结束,余海龙和他的战友们的笑声响彻在训练场的上空